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临床医疗“五化”征文选题指南
执行主编 李华才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快速发展的趋势,充分反映和深入探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研究与应用(以下简称临床“五化”),真正体现《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刊名与刊载论文的一致性,本刊常态化征集临床医疗“五化”方面的论文。为此,我们专门编制了《临床医疗“五化”征文选题指南》,以供作者撰稿参阅。
 
一、论文征集对象
单位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科研单位、IT企业厂商等
作者对象:上述单位领导者、管理者和从业者
1、医疗机构:医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医药护技各类人员、信息中心与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等
2、医学院校:教学人员、科研人员、教职员工和学员等
3、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及相关人员等
4IT企业厂商:科研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等
 
二、题型内容与征集范围
1、征集范围:凡是与临床医疗“五化”内容相关的论文,均在本刊征稿范围之列。
2、题型与内容:可分为理论探讨、机制探寻、基础研究、方法创新、作用原理、体系架构、系统开发、应用实践、技术支持、模型构建、方式改良、管理要点、临床观察、结果结论、疗效分析、效果评价、经验交流、解决方案、趋势进展等
说明:所谓题型,主要指论文标题(题目名称)的类型。所谓内容,主要指论文的正文部分。
 
三、临床“五化”注释与选题
临床“五化”涉及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还包括临床诊断、治疗等医疗业务。提供临床医疗“五化”注释,旨在引导作者在选题时参考,注释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遗漏未涉及的)都可作为撰写论文的选择元素。
 
(一)临床医疗数字化
临床医疗数字化主要指数字技术辅助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数字化专科、数字化科室和数字化医疗设备设施等。
 
1、数字技术辅助检查诊断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问诊、视诊、触诊、听诊、嗅诊、检诊,以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辅助检查等方式方法,对疾病的症状、病情、病因、体征和发病机制进行逻辑分析与科学判断,以及认真鉴别和作出结论,以此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医学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电生理诊断(脑电、心电、肌电等)、内镜检诊、听觉(视觉、感觉、味觉)诊断和功能检查诊断等等。
重点选题:
1)基于数字技术的临床检查诊断工作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理论知识研究、方式方法探讨、关键技术支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效果比较、经验体会总结、发展动态趋势等,以及对传统临床检查诊断工作的影响、变革与创新等。
2)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临床各种疾病诊断决策中系统研发、方法库与知识库构建、系统集成、数据融合、决策辅助、执行调用、合成衔接、动态管控、效果评价、信息共享、质量管控等应用实践与经验体会
3)人体各种疾病或各类神经血管、组织器官、部位姿态、病理机理等三维重建及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动态建模、鉴别判断、方式方法、作用效果、比较评价等
4)数字医学影像(包括功能成像、灌注成像、形态学成像磁共振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在各种疾病检查诊断的应用研究,以及动态建模、图像融合、三维重建、介入探测、影像分析、结果判断、质量管控
5各类数字超声诊断设备在临床检查诊断的应用研究、数字图像处理(如三维超声成像、组织谐波成像、多普勒超声成像、弹性成像等)、图像融合、图像分析、三维重建、病变鉴别、系统集成、数据传输、信息共享、远程诊断与效果评价等
6)各类电子(或超声电子)内镜(食道镜、腹腔镜、尿道膀胱镜、血管内腔镜、关节腔镜等)在疾病检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病变鉴定、图像分析、系统集成、数据传输、信息共享、远程诊断与效果评价等
7微电机人体生理参数检测系统无创诊疗微系统、微型胃肠道机器人、微型电子胶囊内窥镜等微系统技术在临床检查诊断中的应用实践,以及系统设计、模型结构、作用原理、数据获取、存储传输、检测监控、效果评价等
 
2、数字技术辅助治疗 指依托数字技术或数字医疗设备辅助临床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介入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医疗护理与管理工作。
 重点选题:
1)计算机辅助临床药物仿真治疗效果,模拟计算药效模型、药动参数、受体症状、生化指标、剂量剂型、药效时间、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关联假设、变异干扰和药效评价,检测预测血药浓度、药效变化,优化设计药物筛选、给药方案等,以及相关的知识库、方法库、数据库等。
2)微系统(如微机电遥控释药胶囊、特殊部位定点施药微系统等)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应用实践、系统研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模拟仿真、模型构建、定点定位、感应遥控、数据采集、信号传递、效果评估等。
3)计算机辅助各种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系统开发、模型设计、三维重建、模拟仿真、立体定位、病种病例、术前规划、术式设计、预测判断、结果评估、术中导航、音频视频、图像采集、信息传输、数据存储、远程指导、教学观摩、术后评价等应用实践,以及关联知识库、方法库、数据库等。
43D打印、快速成型等在假体配制、伤残整形、缺陷矫正中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创新,以及材料选择、有限元分析、模型设计、术式规划、假体仿真、三维重建、手术模拟、动态校准、虚拟实体、工艺造型等。
5)计算机辅助各类放射治疗(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疗、螺旋断层放疗等)中的精确定位、立体定向、精确设计、确定计划、精确计算、明确靶区、精确操作、智能引导、精确控制、实时跟踪和精确治疗等,以及相关的生物效应、病变证实、信息系统、实施策略、方式方法、解决方案、作用评估、疗效分析等。
6)基于信息技术的植入式治疗(如生物芯片、生物遥控探测、功能刺激装置、电子胶囊内镜等)的关键技术、方式方法、适应范围、病变识别、组织活检、靶向定位、姿势调整、定点操作、定时释放、射频感应、图像传输、信息获取、疗效评估等。
7)数字医疗设备引导下的常规介入治疗(如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与介入放射治疗的作用原理、方式方法、特点特性、适应范围、靶向定位、药物灌注、射频消融、粘堵溶栓、血管再建、扩张导流、椎体成形、阻滞神经、临床观察、个案讨论、疗效评价等。
8)计算机辅助化学药物治疗的种类疗法、疗效机理、方案设计、决策支持、适应范围、药物配伍、用药时机、给药次序、剂量管控、疗程规划、疗效分析等。
9)计算机辅助声疗、光疗、电疗、水疗冷疗、热疗等物理治疗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方式方法、疗程规划、数据采集、参数检测、疗效分析等。
10计算机辅助临床心理治疗(如心理咨询、领悟治疗、信念治疗、放松治疗、行为治疗等方式)的系统开发、功能设计、虚拟环境、氛围仿真、场景模拟、情景展现、诱导训练、认知测试、参数检测、数据采集、远程监测、综合评估等。
11)数字技术辅助病、伤、残者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等)的方式方法和相关系统,以及辅助康复训练的作业设计、疗程规划、功能评估、分量测算、训练监控、参数检测、数据采集、感应监测、指标分析、音频视频、远程辅导等
 
3、数字化专科 主要指临床专科或专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辅助临床开展诊断治疗业务工作。专科整体信息化基础好、数字化程度高、个性医疗特色明显,确能冠以名副其实的数字骨科、数字肝胆外科、数字心胸外科、数字颅脑外科、数字整形美容、数字耳鼻喉科、数字口腔科等专业科室。
 重点选题:
1)数字化专科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病种病例、适用范围、功能特点、作业模式、工作流程、方式方法、组织协调、临床观察、疗效评价、基金课题、科研成果、典型案例、趋势展望等。
2)其他选题可参照临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等题型。
 
4、数字化科室 主要指为医疗工作提供活动的场所,如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病房、数字化重症监护病房ICUCCU)、数字化临床示教室、数字化康复训练室、数字化医疗场景模拟中心等。
 重点选题:
1)数字化手术室系统解决方案、手术全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各项事物准备和安排等)实时管控与事后追溯、手术规划与定位导航、室间信息动态显示、音频视频信号采集与传输、手术示教与远程手术实时指导等,以及专科手术室数字化设备设施基础建设、体系架构、特色特点等。
2)病房数字化建设系统结构、设备设施、功能特点与整体解决方案等,以及医患互动、自助服务、监测监控、信息共享、作用效果等。
3)重症监护病房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基础设备设施与系统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以及监测管控、应用实践、作用效果、经验体会等。
4临床医疗护理示教室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基础建设与环境搭建(包括系统研发、设备设施、环境条件、解决方案等),以及3D场景、虚拟生成、实体仿真、模拟再现、实时考评、数据分析、动态测评、效果评价等。
5医疗康复训练场所数字化、可视化或智能化基础建设与环境搭建(包括系统研发、设备设施、训导器械、解决方案等),以及音频视频、训械诱导、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动态分析、检测预测、
6数字化医疗场景(急诊救护、医疗救援等)模拟中心环境搭建、系统设计、虚拟仿真、模拟(伤情模拟、情景模拟、环境模拟、条件模拟、物体模拟等)再现、随机命题、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考核评价、作用效果、典型案例等。
 
5、数字化医疗设备设施 主要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监护、康复的医疗设备和设施,以及与数字化和信息化关联应用的医疗设备设施。
1)医学影像检诊设备设施
2)超声检查诊断设备
3)电生理检查诊断设备
4)物理检诊与治疗设备
5)内镜检诊与治疗设备
6)急救(抢救)与监护设备
7)人工智能检诊与治疗设备
8)辅助手术及麻醉监护设备设施
9)介入、植入和导入式检诊与治疗设备
10)数字放射(化学)检诊与治疗设备
11)数字功能检查与功能治疗康复设备设施
12)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TLA)与设备设施
13)支持和保障医疗护理工作的其他设备设施
 重点选题:
1)数字化医疗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知识在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监护和康复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关键技术、产品特征、作用原理、适用范围、功能特点、方法探讨、比较分析、问题对策、效果评价、质量管控、信息安全、典型案例、创新实践、运维管理等。
2)数字化医疗设备和器材在急诊救护、医疗救援等特殊环境和特定场所的应用研究,以及跟踪定位、感知交互、移动识别、数据采集、图像传输、信号处理、检测预测、监控监测、可视运行、故障判断、远程维护等。
3)医学影像、超声图像和电生理图形(或波形)的智能化分析与数据处理,以及后处理系统、模式识别、成像机理、影像诊断、影像物理、影像解剖、放射诊断、超声诊断、介入放射、核素诊断的系统和技术等。
4)其他选题可参照数字化或智能化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题型。
 
(二)临床医疗智能化
临床医疗智能化是专门研究开发和模拟展现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它利用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以实现人的智能延伸与扩展。智能化涉及网络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重点选题:
1机器人在临床处置、医疗救援、患者护理、药品分拣、康复训练、残障辅助、导医导诊、自助服务、示教模拟和医疗物资自动装卸存放的应用实践,以及关键技术、系统研发、模型设计、智能识别、人机对话、语言控制、行为判断、分析处理、信息传输、方式方法、典型案例等。
2手术机器人控制理论、操作规则、关键技术、管控模式、方法技巧、手术规划、仿真手术、模拟验证、人机同步、遥控操作、智能导航、术式探讨、作用效果、应用创新、典型案例、临床观察、发展现状、前瞻趋势等。
3)微型医用机器人的驱动力和运行速度研究,控制理论、控制方法(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姿态控制、行为控制等)、运动建模、动力学分析、系统原理、有限元计算供能方式、图像传输、数据采集、应用实践、影响因素、效率分析、临床观察、典型案例等。
4医用机器人的视、听、触、感觉及思维方式的模拟,以及智能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血管识别、视网膜识别等)的应用实践,以及专家诊疗决策系统、智能搜索引擎、定位定向、检测定性、定理验证、逻辑推理、人机博弈、认知感应、辨证处理、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等。
5基于医疗决策和医疗行为的智能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系统开发、计算分析、逻辑推理、多态建模、结构框架、图形显示、跟踪定位、姿态调节、动态控制、智能导航、信号互感、数据采集、检测监测、决策判断、因素分析、方法库和知识库的构建等。
6)医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开发、模型设计、逻辑关系、结构框架、作用机理、基础研究、方法探讨、数据处理、结果判断、效果分析、典型案例、解决方案等。
 
(三)临床医疗可视化
临床医疗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虚拟现实、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等技术或学科,是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技术。
 重点选题:
1、可视化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诊断治疗、康复保健、医疗服务、管理控制等工作的应用实践与系统设计,以及3D成像、模型建立、图形表达、视觉形式、图像分割、虚拟现实、交互仿真、三维重建、信息获取、数据采集、数值测量、模拟计算等。
2、特殊或重要医疗工作场所(如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婴儿室、重症监护室、精神专科病房、司法监护病房等)的可视化基础建设、系统研发、体系架构、管理模式、控制流程与应用实践等。
3、病变部位手术治疗的可视化实现方式方法与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开发、模型构建、三维立体、定向定位、解剖模拟、视觉感官、手术仿真、视频显现、3D打印、图像转化和快速成型等。
4病人可视化索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及数据挖掘、思维导图、数据模型、数据渲染、数值测算、信息图形、三维可视、交互形式等。
5、各种条件和复杂环境的急诊救护与医疗救援可视化搭建,以及关键技术、系统设计、模型创建、结构架构、网络建设、虚拟现实、模拟展现、音频视频、数据转换、氛围渲染、应用实践等。
 
(四)临床医疗信息化
临床医疗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专门为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工作,提供数据采集、信息获取、存储传输、显示识别、分析处理、管理控制、提取利用、交换共享等应用功能。
2、应用信息技术涉及:信息技术是实现临床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如信息获取技术传感技术遥测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光纤技术、红外技术、激光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虚拟技术)等。
3、临床医疗信息化内容涉及: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医疗信息、管理信息、作业信息等。
4、选题重点:
1)计算机辅助临床医疗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临床医疗各专业知识库的构建与应用
3)专科电子病历系统的研发设计与应用
4)专科、专病中心(如脑卒中、心血管病等)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5)临床医疗数据中心建设及医疗数据分析利用
 
(五)临床医疗网络化
临床医疗网络化,泛指局域网、互联网、无线网、卫星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临床医疗的综合应用。
 选题重点:
1、物联网技术在临床医疗的应用:着重探讨动态感知、感知建模、物体定位、扫描识别等技术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2、多种网络在医疗的综合应用模式
1)复杂环境、恶劣条件院外急诊急救与医疗救援组网模式,以及网络的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等
2)重点医疗场所和部位、重大医疗事件、特别住院患者(智障、婴幼儿、重症监护和特别监护等病人)、特殊药品(物品)和设备的监管监测模式
3、网络模式下医疗信息安全与可信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网络环境下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模式与运行机制,以及医疗质量管控模式与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模式等
 
四、论文要求与投稿
1、严格按照科技论文质量要求和格式进行撰写,文稿控制在3000字以内,综述性文稿为4500字左右。
2文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先进性、新颖性、适用性和实践性,主题鲜明,观点正确,语言精炼,文风朴实,可读性强。
3、敬请作者详细填写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与邮箱,以便及时联系稿件修改或录用情况。
4、来稿投至《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网站:http://www.zgszyx.org